形态描述
雌 体长11.0mm;前翅长8.7mm。体暗红黄色;头黑褐色,但颜面、唇基、口器红黄色;须黄色;腹部(除第l腹节)黑褐色;产卵管鞘褐色;足褐黄色,后足基节端半、腿节大部分和胫节端半黑色,胫节基半和跗节黄白色;翅透明,痣和脉褐色。
头 触角仅存5节,第3节长为第4节的1.3倍,第3和第4节长分别为各自宽的5.4和4.3倍;下颚须长为头高的1.2倍,第3节扩大;背观复眼长为上颊长的2.0倍;上颊在复眼后方略收窄;后头脊完整,腹方与口后脊汇合;OOL:OD:POL=6:7:6;头顶和上颊具细刻点,近光滑,头顶明显后倾,额凹,具光泽,中央和上方有刻纹,侧下方光亮;颜面具刻皱;唇基拱隆,具刻皱;颊很窄;颚眼距为上颚基宽的0.2倍,侧观为复眼长的0.06倍。
胸 长为高的1.6倍;前胸背板侧方的前方和中央具平行粗短刻条,后方具平行细刻纹,其余具刻纹;胸腹侧脊完整;基节前沟宽而完整,具不规则短刻条;中胸侧板在
基节前沟上方近光滑;中胸侧板缝具明显短刻条;后胸侧板具不规则刻条;中胸盾片具光泽,有细刻点,前缘陡斜部分有明显的中纵脊;盾纵沟窄而深,后方汇合,具平行短刻条;小盾片前沟宽,具1条明显的纵脊;小盾片小,近光滑,中央明显隆起,后缘凹入;后胸背板基半无中纵脊;并胸腹节后缘明显后倾,中纵脊后方明显,具不规则强刻纹。
翅 前翅1-SR+M几乎直;r:3-SR:SRI=8:22:83,SR1脉端部直;2-SR:3-SR:r—m=28:22:18;无2-SR+M脉;m—CU脉略后叉,CU-a脉内斜,对叉。后翅M+Cu:1-M=60:6;cu—a:1-M=22:6;缘室向端部扩大;2r—m脉明显而长;2-Sc+R脉横形,CU—a脉垂直,无m—CU脉。
足 跗爪腹面具大的叶突;后足基节具明显而密集的刻点;后足腿节、胫节和基跗节长分别为各自宽的6.6、12.8和9.4倍;后足跗节为其胫节长的0.8倍;后足胫节长、短距分别为其基跗节的0.33和0.27倍,直,具毛。
腹 第l背板长为端宽的1.6倍,两侧向基部明显收窄,具不规则皱状刻纹,背凹和侧凹明显;第2背板及以后背板光滑;第2背板具锐的侧褶;产卵管鞘长为前翅的0.61倍,为腹部第l背板长的2.0倍。
雄 未知。
标本记录 1♀,四川丰都世坪,610m,6..1994,姚建采,N0.149944。分布 四川(丰都)。
头 触角仅存5节,第3节长为第4节的1.3倍,第3和第4节长分别为各自宽的5.4和4.3倍;下颚须长为头高的1.2倍,第3节扩大;背观复眼长为上颊长的2.0倍;上颊在复眼后方略收窄;后头脊完整,腹方与口后脊汇合;OOL:OD:POL=6:7:6;头顶和上颊具细刻点,近光滑,头顶明显后倾,额凹,具光泽,中央和上方有刻纹,侧下方光亮;颜面具刻皱;唇基拱隆,具刻皱;颊很窄;颚眼距为上颚基宽的0.2倍,侧观为复眼长的0.06倍。
胸 长为高的1.6倍;前胸背板侧方的前方和中央具平行粗短刻条,后方具平行细刻纹,其余具刻纹;胸腹侧脊完整;基节前沟宽而完整,具不规则短刻条;中胸侧板在
基节前沟上方近光滑;中胸侧板缝具明显短刻条;后胸侧板具不规则刻条;中胸盾片具光泽,有细刻点,前缘陡斜部分有明显的中纵脊;盾纵沟窄而深,后方汇合,具平行短刻条;小盾片前沟宽,具1条明显的纵脊;小盾片小,近光滑,中央明显隆起,后缘凹入;后胸背板基半无中纵脊;并胸腹节后缘明显后倾,中纵脊后方明显,具不规则强刻纹。
翅 前翅1-SR+M几乎直;r:3-SR:SRI=8:22:83,SR1脉端部直;2-SR:3-SR:r—m=28:22:18;无2-SR+M脉;m—CU脉略后叉,CU-a脉内斜,对叉。后翅M+Cu:1-M=60:6;cu—a:1-M=22:6;缘室向端部扩大;2r—m脉明显而长;2-Sc+R脉横形,CU—a脉垂直,无m—CU脉。
足 跗爪腹面具大的叶突;后足基节具明显而密集的刻点;后足腿节、胫节和基跗节长分别为各自宽的6.6、12.8和9.4倍;后足跗节为其胫节长的0.8倍;后足胫节长、短距分别为其基跗节的0.33和0.27倍,直,具毛。
腹 第l背板长为端宽的1.6倍,两侧向基部明显收窄,具不规则皱状刻纹,背凹和侧凹明显;第2背板及以后背板光滑;第2背板具锐的侧褶;产卵管鞘长为前翅的0.61倍,为腹部第l背板长的2.0倍。
雄 未知。
标本记录 1♀,四川丰都世坪,610m,6..1994,姚建采,N0.149944。分布 四川(丰都)。
分类讨论
注 本种与雪跗赛茧蜂Zele咒iveitarsis (Cresson)接近,但本种腹部第1节红黄色,后足基节端部、后足腿节、胫节端半黑褐色;前翅CU~a脉对叉,2-SR+M脉缺,m—ca脉略后叉;后翅2r-M脉明显,长,1-M脉约为CU—a脉的0.3倍。